教育笔记《让孩子学会分享》_教育笔记 学会分享

       非常欢迎大家参与这个教育笔记《让孩子学会分享》问题集合的探讨。我将以开放的心态回答每个问题,并尽量给出多样化的观点和角度,以期能够启发大家的思考。

1.家长如何教孩子学会与别人分享?

2.教师如何教育孩子学会分享

3.怎么让孩子学会分享 幼儿教育心得

4.学前教育 教导儿童学会分享

5.如何让孩子学会和别人分享

6.怎样让小朋友学会分享

教育笔记《让孩子学会分享》_教育笔记 学会分享

家长如何教孩子学会与别人分享?

       现实生活中,许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拥有相对特殊的地位,从小在相对封闭的、受到严密保护的环境中成长,缺乏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无形中形成了自私、专横、独占等不良的情感。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使他们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不必要的摩擦,形成了许多人为的烦恼,这种情感、思想成为孩子人际交往中的巨大障碍。所以,从小培养孩子学会与他人分享的意识很重要。

       家长可以从以下几点教会孩子学会分享。

1、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关心别人、帮助别人,自然会给孩子留下记忆。做了好吃的点心分给邻居尝尝,毫不吝惜地借给别人需用的物品,父母要为培养孩子分享意识起表率作用。父母要做与人分享的模范,经常主动地关心和帮助别人,如关心帮助贫病和孤寡老人等,这些行为都在无声地告诉孩子应该分享。

2、引导孩子的分享行为

       孩子的分享行为不是自发生成的,家长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怎样做,如吃东西时,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将食物分发给大人,告诉孩子好吃的要和大家分享,还可以尝试着让孩子把好的、大的先给别人吃,大人在欣然接受孩子给你的东西时别忘了说“谢谢!”,让孩子感受到真实的分享,同时也在无形中让孩子学习礼貌待人。

3、为孩子创造分享的机会

       在生活中,父母应该多为孩子创造、提供与同伴分享物品的机会,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分享。家长可以利用节假日、过生日等机会,让孩子与同伴起玩耍,并鼓励孩子拿出自己心爱的玩具,让他体验与别人一起玩自己的玩具的快乐。事后,父母可以告诉孩子玩得高兴的原因在于和同伴一起分享了他的快乐,如果他愿意与别人分享他的快乐,以后他再与同伴玩时,他们会乐意和他一起分享他们的快乐。也许刚开始会比较难,但有过多次的分享经验,孩子就会非常高兴并且愿意与小伙伴分享。

4、不给孩子“吃独食”的特权

       有些父母过分溺爱孩子,把所有好吃好玩的都让给孩子一人享用,这样时间一长就强化了孩子的独享意识,把好吃、好玩的东西都据为己有。正确的方法是,从孩子小的时候起就注意把好吃、好玩的东西让大家分享。

5、要让孩子体验分享的快乐

       如果强制性地让孩子去分享,只会让孩子阳奉阴违,当面一套,背后又是另外一套。因此,父母要让孩子体会到与人分享的乐趣,尝到与人分享的甜头”,从而让他真正从心理上接受与人分享。

       学会分享带来的快乐和满足,看到分享给别人带来的愉悦,慢慢地就能理解分享的真正含义,学会发自内心的分享,成为一个乐于分享、习惯分享的人。

教师如何教育孩子学会分享

       让孩子学习分享有益处

       结交新朋友、保持友谊

       从儿童心理发展来看,分享是儿童亲社会行为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分享是爱和友谊的表达,是一项很重要的社交技能和友好行为,学会分享,对于孩子结交新朋友、融入新团体,保持和维护友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但是,对于幼小的孩子,他们认知和社会性的发展水平,还没有为分享做好准备。当他们看到自己的东西在别人手里,是无法容忍的事情,他们不理解虽然别人在使用属于他们的东西,但是那个东西还是他的。

       在他们看来,一旦别的孩子把玩具拿走,那个玩具就不再属于自己了。大部分孩子要到4、5岁才能够和同伴分享玩具和食物。

       但即便如此,分享这一社交技能的培养还是需要父母耐心的引导和帮助, 在节目中,陈铭认为不能让孩子碰到任何人都无条件无底线地让,要不过线地在安全线科学合理的教。否则,受到伤害的将是你最爱的孩子。

怎么让孩子学会分享 幼儿教育心得

       很多教师有这样的困惑,有时为了培养孩子?分享?行为,往往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把手里的玩具给周围小朋友玩,但是往往适得其反。那么教师如何教育孩子学会分享?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教师教育孩子学会分享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

       教师教育孩子学会分享的方法

        1、平等游戏

        要确立分享意识,游戏中的平等和信任是前提。当孩子因为某物品或食物发生争执时,轮流游戏是一个很有效的解决方式。父母从公平的角度出发,请孩子轮流进行游戏,你一次我一次,让孩子了解规则,尝试通过轮流来做些事情,慢慢感受其中的快乐。

        2、准备两个玩具

        面对孩子游戏中对物品的争执,父母最好事先准备好两样玩具,这样孩子才有分享的可能。而不要让孩子觉得分享就是一种?损失?。当孩子们在交涉的时候,父母可以静静地做个局外人,随时防止发生意外就可以了。父母置之度外的行为,可以让孩子充分感受到尊重和平等,同时也可以让孩子不得不尝试自己解决问题,进而发现分享的好处和乐趣。

        3、榜样的作用

        人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如果孩子连和最亲密的人都不能分享,他是不可能与他人建立愉快的分享关系的。因此,在家庭中,有意识地带孩子一起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和妈妈一起摆碗、玩具和衣物等。父母的这种以身作则的榜样行为,会让孩子在亲密、信任的氛围中,体会分享、合作的乐趣。

        4、及时纠正不良行为

        孩子因为喜欢别人的玩具,经常会出现不打招呼,直接夺取的行为。这时,我们的父母不能因为孩子间暂时没有发生冲突而听之任之。而是要及时提醒和说服孩子去征求玩具主人的意见。用这样的方式来告诉孩子,要分享其他人的东西,必须通过正确的途径达成,这样才不会造成孩子间的矛盾、影响孩子未来品格的形成。

        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在培养孩子分享的快乐时,最好先用吃的东西来分享,因为他也吃到了,别的小朋友也吃到了,这才叫分享。不像玩具,我给了别人玩,我自己就暂时?没有?了。孩子体会不到这种?暂时?借给别人玩和永远失去的区别。

        教师教育孩子学会分享的技巧

        1、温柔的强迫

        一提到分享,我们父母最常说的是?和弟弟一块玩?,?分给小朋友一起吃?,孩子听到这类言语,第一个感觉往往是威胁和强迫。自己的东西必须要分给别人,这怎么可以!因此,父母好说好商量的行为,常常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甚至,觉得父母不在意自己,当然就没办法达成分享了。

        2、大让小的误区

        要让着年龄小的孩子,是一种常见的惯性思维。但在分享过程中,大让小势必造成不平等的出现,让心智和思维都不成熟的孩子很难理解和接受,更无从谈及感受分享的快乐,让孩子学会分享了。

        3、分享物品的比较

        双方所持物品的?优劣?也会影响分享的达成。大家相互分享玩具时,由于对方的玩具不够吸引人,所以拒绝交换分享;或者是孩子太喜欢珍惜自己的玩具,怕别人不够爱惜,也会拒绝跟其他人分享。

        孩子分享的特点

        分享的早期特点之一:言行不一

        有研究发现,4岁以前儿童就能判断分享行为是好的、对的,但是在行为上却倾向于自利和以自我为中心。这一点家长和老师都深有感触,孩子可能会骂别人小气或一本正经地教训同伴?好东西要大家分享?,但轮到让出自己东西的时候,却往往犹豫不决。

        分享的早期特点之二:分享随年龄而增长

        早在20世纪50年代,Ugurel-Semin就研究了4~16岁儿童分享观念和分享行为的发展状况,发现291名被试儿童在与对方分享5~15颗坚果时,?吝啬?倾向在4~6岁达到高峰,之后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弱。?慷慨?倾向到5~6岁时出现飞跃并逐年增加至7~8岁。?公平分享?倾向缓缓渐进,8岁以后占居主导地位,11~12岁达到高峰。

        分享的早期特点之三:分享动机日趋成熟

        20世纪70年代W.Damon研究了儿童在童年早期和中期分享观念的发展变化。发现4岁儿童就能意识到分享的重要意义,但他们这样做的原因经常是相互矛盾的:?我分给她,是因为如果我不这样做,她就不和我玩?或?我给她一些,但大部分是我的,因为我年龄大些?。进入儿童中期后,逐渐形成更成熟的、公正的分享观念。Damon概括出了4~8岁儿童分享观念发展的三个阶段:

        (1)平等分配水平(5~6岁)。这时的儿童懂得,当资源较少时,每个人都应该得到数量相同的资源,例如钱、玩游戏的次数或好吃的东西。

        (2)按劳分配水平(6~7岁)。在这个水平的儿童认为,应该对那些工作特别努力的人,给予额外的奖赏。

        (3)仁爱观水平(约8岁以后)。到这个水平的儿童认为,应该对那些条件不好的人给予特别的关注?例如对那些积攒零钱不多或手里没有零钱的孩子,应该多给一些零钱。但这种观点只适用于跟朋友的交往。而在与陌生人交往时,则更多地遵循平等分配原则。

        分享的早期特点之四:分享随分享物不同而不同

        有研究对比了儿童对偶得物和拥有物分享倾向的差异。结果发现,对于在实验室情境中偶然得到的、自己喜欢的物品,24%的4岁儿童、50%的5岁儿童和71%的6岁儿童能够将其与未得到该物品的同伴分享,发展趋势非常明显,关键转折年龄在5岁以后。而对于通过竞赛得到的奖品,大多数4岁儿童还不能区别其和偶得物品间的不同,5岁和6岁儿童则大多视之为?自己拥有的?东西,尽管原因有所不同,但80%的4~6岁儿童都不能将其让给在竞赛中失败、未获得该物品的同伴。

        猜你喜欢:

        1. 学会分享育儿随笔

        2. 教育孩子心得体会范文

        3. 分享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

        4. 家长分享教育孩子心得

        5. 分享式教学心得体会3篇

学前教育 教导儿童学会分享

       首先,家长不要强迫孩子进行分享,先和孩子做好沟通,了解他不愿意分享的理由。

       家长要以身作则起到榜样的作用,通过自己的行为告诉孩子分享是快乐的。

       家长要给孩子创造可以分享的机会,比如可以让孩子和他最好的小伙伴先进行一下分享。

       要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爱心,让他知道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不要忽略分享行为给孩子带来的快乐,一定要出于孩子的自愿,家长千万不要强迫孩子,要让孩子感觉到分享是快乐的。

       分享意识的建立是缓慢的,循序渐进的。当家长对某个阶段出现的暂时性的问题所迷惑的时候,不妨想想自己看,如果是我们自己遭遇这个情形,是否会毫不在意把它拿出来和他人分享?家长要时刻牢记住,只有孩子从一个分享行为里感受到自己带给他人的快乐,以及因他人快乐而带给自己的快乐,这个分享行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分享行为,孩子才真正建立起健康的分享意识。

如何让孩子学会和别人分享

        导读:学龄前的幼儿正处于一种学习长大的阶段,这时候的他们已经不那么自我中心,但偶而还是会冲动,不想别人碰他的东西,所以这时候的父母亲可以教导宝宝学会分享,预先帮助他体验学校生活的社交礼仪。

一、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特征 1 、容易变来变去

        3~4岁的幼儿行为很容易改变,可能上一秒还在和小朋友玩耍,下一秒马上就不想跟别人玩,情绪改变的非常快。

2 、注意力易分散

        这时期的儿童注意力大约只能维持15分钟,所以很容易不专心做一件事,常会边吃边玩,导致吃饭不正常,容易营养不良。

学龄前的幼儿情绪很易变。 3 、喜欢模仿大人

        学龄前的儿童很喜欢模仿大人的行为,所以常常可以看到他们学妈妈化妆打扮的样子,或是爸爸开车的模样。

        延伸阅读:轻松3要点4技巧激发宝宝创造力

       

二、如何教导儿童学会分享 1 、制造分享乐趣

        和孩子玩团队合作的游戏,像是轮流拼图,一起完成目标。也可以拿东西教他和朋友分享,像是小饼干或是贴纸,

2 、不要处罚吝啬

        如果你硬逼孩子分享,或是处罚他的自私,这样只会让他怨恨而不是慷慨,最好使用积极的强化而不是惩罚,等到孩子成熟了,自然会分享。

3 、可和宝宝谈论

        当孩子在争玩具的时候,和他谈论分享这件事,解释玩伴可能会有的感觉,或是了解孩子不愿意分享玩具的原因。

        延伸阅读:学龄前儿童:选鞋要领注意事项

4 、帮忙解决问题

        让孩子知道,玩具分享给玩伴不是送给他,而是两人一起玩,当孩子愿意分享自己的玩具时,别人也会乐意分享他的玩具。

5 、预先设定情境

        在宝宝和玩伴玩耍之前,预先让孩子思考,哪些有趣的东西他会想和玩伴一起玩,这样可以让孩子慷慨地分享玩具。

6 、尊重孩子物品

        如果宝宝认为他的物品有可能会被粗暴对待就不会愿意分享,所以可以事先询问宝宝的意愿,问他愿不愿意借玩伴蜡笔、玩具等等,并让他有说不的权利。

7 、最好以身作则

        平时可以以身作则给宝宝看,像是和他分享你的冰淇淋,或是借他你的围巾当作英雄的披肩,也可以和宝宝借他的蜡笔一起画画,这样他会了解分享的乐趣。

怎样让小朋友学会分享

       我发现很多家长都在询问有关孩子分享的问题,但是大多数家长还是操之过急了。对于孩子不懂得分享这件事,正面管教中就有专门提到,可见这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很常见的一个问题。

       首先我们要了解,分享不是一种天生的品质,而是后天习得的。有时候在孩子发展到适当年龄之前,父母就期待孩子分享。

       父母们可能会说:“你应该分享的玩具,要不然就没有人喜欢你了。”或者“你怎么能这么自私呢?”

       父母们更应该要做的是交给孩子,什么时候合适分享,什么时候不分享也没有关系,以及如何找到双赢的解决办法。

       我们可以这样做:

       一、在孩子三岁之前大多是这样的,不要期待他们会分享,即便在三岁以后分享也并不总是很容易。

       二、在孩子不满三岁时给他们提供一些能一起玩的其他东西,或能做的其他事情来转移注意力,往往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如果孩子们一直因为一个玩家争吵,你可以把它拿走,让孩子们自己想出一个双方都同意的方法,并且能和平分享。

       三、作为家长和孩子分享你的一些东西,并且说我愿意和你分享这个,还要清楚地让孩子知道你对于使用和归还的要求,你可能会惊奇地注意到,孩子会时不时的在你没有要求的情况下与你分享他的东西,这时候你一定要说太感谢你的分享了。

       让孩子学会分享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同时也需要家长的帮助。所以这位家长大可不必着急,就像孩子学习走一样,我们慢慢教会他们就对了。

       激烈的社会里被淘汰。

       分享是个人和他人和谐交往的基础,分享不仅仅是让别人来分享自己的快乐和成功,还应去分享别人的快乐的情感。分享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行为,同时也被我们视为一种美德,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分享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在孩子基本上都以自我为中心、独占性强。幼儿园里常常能目睹这样的情景:两个孩子为了同一件玩具发生争吵甚至打斗;有的孩子宁愿自己拿着玩具不玩,也不愿把它让给别的小朋友玩。幼儿的这些行为都是自我中心化的外在表现。为了使今后的孩子自身行为适应社会需要,以及美德的培养,我们作为幼儿教师,应积极和家长配合来帮助他们学会“与人分享”,消退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促进孩子的社会性发展。

       一、营造亲密、信赖、和谐的氛围。

       要形成分享行为,首先应该让幼儿信任对方,关爱对方,必须在幼儿之间、师生之间建立信赖和亲密的感情,这是基础。于是,砸死幼儿园我们要有意识地注重培养这一氛围,无微不至地关爱孩子们的生活与活动。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故事《孔融让梨》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事例。通过学习故事,让他们懂得分享和谦让是一种优良的品质,并同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孔融学习,从而体会到学会谦让也是一总快乐。在游戏中,我也无时无刻地训练幼儿的分享行为,当孩子们在活动时,我常以“伙伴”的身份加入到他们的活动中去,和他们一起游戏,一起“出谋划策”让他们充分体验到分享带来的乐趣,从而自觉生分享的动机。幼儿们的心灵是纯净的,在老师们的引导之下,他们相互亲近,相互友爱,彼此信赖,开始逐渐形成关心他人、同情他人和帮助他人的意识。

       二、在幼儿中树立榜样,进行教育。

       常言道:孩子是成人的影子,他们对大千世界的最初认识源于成人,为人处事的言语举止都是成人的“翻版”,因此,老师、父母都能成为孩子的榜样。所以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我们老师就要为幼儿做好榜样。如:有时我会带些小零食来园请小朋友吃,或在家带来一些小玩具,图书给小朋友们玩。然后告诉孩子们说:傅老师拿东西来和小朋友一起分享了,我觉得很开心。渐渐这行为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孩子也会在这种环境中学会了分享。

       三、以正面教育为主,激励幼儿分享行为的形成。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杰姆斯曾说过:“人性最深处的需要是渴望别人的赞赏,这是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动物的地方。”孩子也一样,因此,不管孩子是物质分享还是精神分享,当它一旦有了分享行为,就应当及时给予他们适当的肯定,及时用鼓励、赞赏、奖励向幼儿点头、微笑、竖起大拇指等方式的方法来强化孩子的分享行为,加强幼儿与别人分享就得到老师的肯定而带来快乐和满足,让他们的分享行为得到及时强化。

       如每周规定一天让小朋友带一件最喜欢的玩具来园与小朋友交换玩,在玩自带玩具的过程中,要多给他们一些鼓励,他们就会感到分享对他们不是一种剥夺,而是一种增添更新、更多乐趣的机会。如:引导幼儿好玩儿的玩具大家一起玩儿。当幼儿出现玩自己的玩具没劲,产生想玩同伴的玩具时,可适时的引导幼儿想玩别人玩具时该怎么说,该怎么做?让幼儿学会交换玩、轮流玩。同时也要学说一些简单的交往语言,“你的玩具借给我玩玩好吗?”“我们一起玩吧!”还要和幼儿一起制订出一些规则,如;未经同伴同意,不能擅自拿同伴的玩具;借玩具时要先商量;要轻轻拿轻轻放玩具。在日常生活中既让幼儿之间也有了平等的交流,这样幼儿也赢得更多的朋友和合作伙伴了。也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学会分享,体验分享的快乐。

       四、帮助幼儿了解分享快乐的作用。

       在活动中,让幼儿明白分享不是失去而是互利。有些孩子之所以不愿分享,是因为他觉得分享就没有了,这时要让幼儿明白、理解分享其实不是没有了,分享是一种互利。自己与别人分享了,别人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回报自己。如:把玩具分享给同伴玩,同伴也会把玩具给自己玩,这样就可以玩两个玩具。过生日时,请小朋友吃蛋糕了,同伴也会回报的快乐、祝福。在主题活动“快乐的圣诞节”时,让幼儿从家里带水果、糖果,幼儿们互相分享吃,给幼儿创造交往的机会,鼓励幼儿把自己的食物拿出来与同伴一起吃。在吃的过程中,适当培养幼儿的分享的行为体验分享的快乐,让幼儿感受到交往的乐趣。

       五、通过家园配合,帮助幼儿学会分享。

       1.思想的重视:孩子在家是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从小养成成任性,执拗、自我为中心、独霸一方、唯我独尊的性格。因此,我利用《家长园地》向家长宣传关于团结、合作、分享的生要性,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

       2.方法的引导:如通过家校路路通、开家长会、离园时了解家长的难题,帮助家长解决难题,如:向家长介绍方法,让父母在家里实施,同时在幼儿园也进行教育。

       3.行动立榜样:家长也要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榜样,如;平时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生活中要相互尊重,相互谦让、和睦相处,尊老爱幼,多关心别人,帮助别人,让孩子处处感受爱、和谐的重要,如;做了好吃了东西分给邻居尝尝,借给加人需要的东西……为幼儿做出榜样,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也就学会了与人分享。

       4.实践的分享:实践出真知,只有不断地实践,才能体验分享带来的快乐,才能真正懂得与他人分享的重要性。如:邀请一些同龄的幼儿来家里玩,让幼儿拿出自己的玩具招待小伙伴与小伙伴一起玩;有时间多带幼儿去小朋友聚集的地方,为孩子提供交新朋友的机会,让幼儿学会与小伙伴玩时要按顺序轮玩耍。

       分享是幼儿与他人共同享用某种资源的行为,是幼儿亲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

       今天关于“教育笔记《让孩子学会分享》”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教育笔记《让孩子学会分享》”,并从我的答案中找到一些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