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对联七字_端午节对联七字带横批
您好,很高兴能为您介绍一下端午节对联七字的相关问题。我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您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
1.端午节的对联有哪些
2.端午节有哪些古诗和对联
3.搜集有关中秋、端午、重阳、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的诗词、对联、灯谜。
4.关于端午节的相关词语、文化习俗、传说、对联、诗句
5.关于粽子的诗句对联
端午节的对联有哪些
日逢重五节序天中艾旗招百福蒲剑斩千邪
保艾思君子依蒲祝圣人
抚辰逢地腊建午届天中
门幸无题午人惭不识丁
艾人驱瘴千门福碧水竞舟十里欢
艾叶如旗招百福菖蒲似剑斩千妖
结艾钗头轻战虎夺标船首惯成龙
榴花彩绚朱明节蒲叶香浮绿醑樽
榴裙萱黛增颜色艾酒蒲浆记岁年
绿艾悬门漆藻彩青蒲注酒益芬芳
堂前萱草舒眉绿石上榴花照眼红
节启朱明榴图南瑞辉增翠葆艾绶翔华
艾叶吐幽芳香溢四海龙舟掀巨浪气吞八荒
石榴映红日千门喜庆鼓乐催龙舟万水欢歌
龙舟竞渡凭吊屈子怀古恨赤县雄飞喜谱今朝爱国篇
美酒雄黄正气独能消五毒锦标夺紫遗风犹自说三闾
保艾寺君子依蒲作圣人
蒲带荣封一品艾旗捷报三元
海国中天节江城五月春
端午节对联 上联:千载招魂悲楚仕下联:万人抚卷叹离骚
上联:去秽除邪,千户门前悬虎艾
下联:尊贤吊古,万人江岸喝龙舟
上联:汨罗沉没一流恨
下联:湘楚长怀千古羞
上联:不畏汨罗河水深
下联:甘冒东海浪涛激
上联:时逢端午思屈子
下联:每见龙舟想汨罗
上联:应悬虎艾赛龙舟吃粽子
下联:莫赋闲诗撒怨气叹屈公
上联:报国遭谗两放逐,痴心不改九章出
下联:汨罗滚滚万人泪,惟有离骚千古流
上联:念故人,万户千家包粽子
下联:庆佳节,敲锣打鼓赛龙舟
上联:芳草美人屈子赋
下联:冰心洁玉大夫诗
上联:赛龙夺锦,鼓声催发健儿奋
下联:端日弄波,浆拍浩汤舟队威
上联:上旬上,中旬中,朔日望日
下联:五月五,九月九,端阳重阳
上联:日光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
下联:天气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
上联:焚艾草饮雄黄清瘴防病别为邪崇
下联:飞龙舟裹香粽奠忠招魂是效楷模
上联:艾叶吐幽芳香溢四海
下联:龙舟掀巨浪气吞八荒
上联:石榴映红日千门喜庆
下联:鼓乐催龙舟万水欢歌
上联:龙舟竞渡,凭吊屈子怀古恨
下联:赤县雄飞,喜谱今朝爱国篇
上联:美酒雄黄,正气独能消五毒
下联:锦标夺紫,遗风犹自说三闾
上联:去秽除邪,千户门前悬虎艾
下联:尊贤吊古,万人江岸喝龙舟
上联:难得钟情,两遭流放离骚赋
下联:惟怀义胆,一佐报国厄运横
上联:义报祖国,放逐难泯诗人志
下联:魂牵桑梓,情爱唯倾荆楚山
上联:包粽子,举国欢宴聚亲友
下联:赛龙舟,把酒吟诗慰圣贤
上联:应悬虎艾赛龙舟吃粽子
下联:莫赋闲诗撒怨气叹屈公
上联:念故人,万户千家包粽子
下联:庆佳节,敲锣打鼓赛龙舟
上联:赛龙夺锦,鼓声催发健儿奋
下联:端日弄波,浆拍浩汤舟队威
上联:箬叶飘香,一粽尝来千古事
下联:龙舟逐水,百桡划出四时情
上联:应悬虎艾赛龙舟吃粽子
下联:莫赋闲诗撒怨气叹屈公
上联:堂前萱草舒眉绿
下联:石上榴花照眼红
上联:时逢端午思屈子
下联:每见龙舟想汨罗
上联:赛龙夺锦,鼓声催发健儿奋
下联:端日弄波,浆拍浩汤舟队威
上联:箬叶飘香,一粽尝来千古事
下联:龙舟逐水,百桡划出四时情
上联:日光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
下联:天气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
上联:清明思故人寄深情情思代代祭古魂
下联:端午赛龙舟忆屈子子孙世世奠英灵
上联:门幸无题午
下联:人惭不识丁
上联:绿艾悬门漆藻彩
下联:青蒲注酒益芬芳
上联:榴裙萱黛增颜色
下联:艾酒蒲浆记岁华
上联:榴花彩绚朱明节
下联:蒲叶香浮绿醑樽
上联:结艾钗头轻战虎
下联:夺标船首惯成龙
上联:焚艾草饮雄黄清瘴防病别为邪崇
下联:飞龙舟裹香粽奠忠招魂是效楷模
上联:芳草美人屈子赋
下联:冰心洁玉大夫诗
上联:不畏汨罗河水深
下联:甘冒东海浪涛激
上联:艾叶如旗招百福
下联:菖蒲似剑斩千妖
上联:艾人驱瘴千门福
下联:碧水竞舟十里欢
上联:艾旗招百福
下联:蒲剑斩千邪
春节的对联有哪些 上联:万事平安幸福年下联:吉祥如意拜年顺
上联:人和家顺百事兴
下联:富贵平安福满堂
上联:新春福旺鸿运开
下联:佳节吉祥如意来
上联:日子红火喜迎门
下联:天随人意福星照
上联:门迎百福福星照
下联:户纳千祥祥云开
上联:开门迎春春满院
下联:抬头见喜喜事多
上联:迎新春年年如意
下联:接鸿福步步登高
上联:好日子舒心如意
下联:美生活幸福平安
上联:富贵双全人如意
下联:财喜两旺家和睦
上联:合家欢乐迎富贵
下联:满堂欢喜永平安
上联:春日祥和幸福年
下联:彩灯高照平安门
上联:春红柳发岁更新
下联:爆竹花开灯结彩
上联:张灯结彩迎新春
下联:欢天喜地庆佳节
上联:春回大地风光好
下联:福满人间喜事多
上联:花开富贵家家乐
下联:灯照吉祥岁岁欢
上联:迎新春万事如意
下联:贺佳节财源广进
上联:春风得意财源广()
下联:平安富贵家业兴
上联:展鸿图事事顺心
下联:创大业年年得意
上联:天赐宝地财源广
下联:地助富门吉祥家
上联:迎春迎喜迎富贵
下联:接财接福接平安
上联:天赐良机前程锦
下联:事业腾飞永顺心
上联:和顺满门添百福
下联:平安二字值千金
上联:风水宝地千财旺
下联:天顺人和万事兴
上联:展鸿图兴旺发达
下联:创大业万星生辉
上联:平安富贵财源进
下联:发达荣华事业兴
上联:堆金积玉创富贵
下联:安居乐业创前程
上联:事业有成步步高
下联:财源广进年年发
上联:展鸿图年年得意
下联:创伟业事事顺心
上联:迎新春平安如意
下联:贺佳节富贵平安
上联:宝地财源逐日增
下联:吉门生意连年好
上联:四海财源通宝地
下联:九州鸿运进福门
上联:顺风顺水顺人意
下联:得利得财得天时
上联:生意兴隆通四海
下联:财源茂盛达三江
上联:天时地利兴伟业
下联:富贵平安大发财
上联:庆佳节万事如意
下联:贺新年八方来财
上联:四海来财富贵地
下联:九州进宝吉祥地
上联:新春大吉鸿运开
下联:遍地流金广财进
上联:盛世和谐添锦绣
下联:伟业腾飞更辉煌
上联:宏图大展奔前程
下联:财运亨通创大业
上联:鸿运当头迎百福
下联:吉星高照纳千祥
上联:事业辉煌年年好
下联:财源广进步步高
上联:迎新春前程似锦
下联:贺佳节事业辉煌
上联:福门家业腾云起
下联:宝地财源乘风来
上联:四海来财兴骏业
下联:九州进宝铸辉煌
上联:事事顺心创大业
下联:年年得意展鸿图
上联:新春福旺迎好运
下联:佳节吉祥开门红
端午节的励志对联 上联:赛龙夺锦,鼓声催发健儿奋下联:端日弄波,浆拍浩汤舟队威
上联:箬叶飘香,一粽尝来千古事
下联:龙舟逐水,百桡划出四时情
上联:日光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
下联:天气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
上联:清明思故人寄深情情思代代祭古魂
下联:端午赛龙舟忆屈子子孙世世奠英灵
上联:应悬虎艾赛龙舟吃粽子
下联:莫赋闲诗撒怨气叹屈公
上联:堂前萱草舒眉绿
下联:石上榴花照眼红
上联:时逢端午思屈子
下联:每见龙舟想汨罗
上联:门幸无题午
下联:人惭不识丁
上联:绿艾悬门漆藻彩
下联:青蒲注酒益芬芳
上联:报国遭谗两放逐,痴心不改九章出
下联:汨罗滚滚万人泪,惟有离骚千古流
上联:艾叶如旗招百福
下联:菖蒲似剑斩千妖
上联:艾人驱瘴千门福
下联:碧水竞舟十里欢
上联:艾旗招百福
下联:蒲剑斩千邪
上联:榴裙萱黛增颜色
下联:艾酒蒲浆记岁华
上联:榴花彩绚朱明节
下联:蒲叶香浮绿醑樽
上联:结艾钗头轻战虎
下联:夺标船首惯成龙( )
上联:焚艾草饮雄黄清瘴防病别为邪崇
下联:飞龙舟裹香粽奠忠招魂是效楷模
上联:芳草美人屈子赋
下联:冰心洁玉大夫诗
上联:不畏汨罗河水深
下联:甘冒东海浪涛激
端午节有哪些古诗和对联
中秋节诗词选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水调歌头》
(宋)苏东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太常引》
(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 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台湾民谣:
《中秋旅思》
孤影看分雁,千金念弊貂;故乡秋忆月,异国夜惊潮。手未攀丹桂,以犹卷缘蕉;登楼悲作赋,西望海天遥。
《月夜思乡》
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
《煎熬》
夜深沉,明月高挂天正中,寂无声;睡眼朦胧,恍若梦中;生卧徘徊以不宁,故国家园萦脑中;
恍若梦中;苦煎熬,归去成空,如焚王衷。关于端午的诗词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 渡 歌(节录)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节令门·端 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 律·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中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端午: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重阳: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春节:爆竹声声辞旧岁 梅花点点迎新春
元宵: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端午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古代有很多描写端午节的诗词,现精选一些供朋友欣赏:
诗
和端午
[宋]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 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已酉端午
[明]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午日观竞渡
[明] 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午日处州禁竞渡
[明] 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
端午
[唐]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 端午
[唐] 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渡歌(节录)
[唐] 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节令门·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律.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词
浣溪沙
宋 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齐天乐
宋 杨无咎
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衫裁艾虎。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菩萨蛮
宋 陈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渔家傲
宋 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念奴娇
宋 张榘
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
喜迁莺
宋 黄裳
梅霖初歇。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斗巧尽输少年,玉腕彩丝双结。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归棹晚,载菏花十里,一钩新月。
花心动
宋 史浩
槐夏阴浓,笋成竿、红榴正堪攀折。菖歜碎琼,角黍堆金,又赏一年佳节。宝觥交劝殷勤愿,把玉腕、彩丝双结。最好是,龙舟竞夺,锦标方彻。此意凭谁向说。纷两岸,游人强生区别。胜负既分,些个悲欢,过眼尽归休歇。到头都是强阳气,初不悟、本无生灭。见破底,何须更求指诀。
贺新郎
宋 许及之
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呆女。耳不听、湖边鼍鼓。独炷炉香熏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时展卷,诵骚语。新愁不障西山雨。问楼头、登临倦客,有谁怀古。回首独醒人何在,空把清尊酹与。漾不到、潇湘江渚。我又相将湖南去,已安排、吊屈嘲渔父。君有语,但分付。
下面是从历代诗词中节选出的与明月、中秋有关的名句。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关山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辛弃疾《满江红》
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长桥见月圆。渐上远烟浮草际,忽依高阁堕檐前。--徐渭《十五夜抵建宁》
淡荡秋光客路长,兰桡桂棹泛天香。月明圆峤人千里,风急轻帆燕一行。--张煌言《舟次中秋》
重阳节是我国传统节日,自古众多诗人吟颂寄怀,其中最著名的是:
唐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其他的还有:
奉和圣制重阳旦日百寮曲江宴示怀
唐崔元翰
偶圣睹昌期,受恩惭弱质。幸逢良宴会,况是清秋日。
远岫对壶觞,澄澜映簪绂。炮羔备丰膳,集凤调鸣律。
薄劣厕英豪,欢娱忘衰疾。平皋行雁下,曲渚双凫出。
沙岸菊开花,霜枝果垂实。天文见成象,帝念资勤恤。
探道得玄珠,斋心居特室。岂如横汾唱,其事徒骄逸。
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李都尉重阳日得苏属国书
唐白行简
降虏意何如,穷荒九月初。三秋异乡节,一纸故人书。
对酒情无极,开缄思有余。感时空寂寞,怀旧几踌躇。
雁尽平沙迥,烟销大漠虚。登台南望处,掩泪对双鱼。
同徐侍郎五云溪新庭重阳宴集作
唐独孤及
万峰苍翠色,双溪清浅流。已符东山趣,况值江南秋。
白露天地肃,黄花门馆幽。山公惜美景,肯为芳樽留。
五马照池塘,繁弦催献酬。临风孟嘉帽,乘兴李膺舟。
骋望傲千古,当歌遗四愁。岂令永和人,独擅山阴游。
重阳日有作
唐杜荀鹤
一为重阳上古台,乱时谁见菊花开。偷撏白发真堪笑,
牢锁黄金实可哀。是个少年皆老去,争知荒冢不荣来。
大家拍手高声唱,日未沈山且莫回。
重阳
唐高适
节物惊心两鬓华,东篱空绕未开花。百年将半仕三已,
五亩就荒天一涯。岂有白衣来剥啄,一从乌帽自欹斜。
真成独坐空搔首,门柳萧萧噪暮鸦。
重阳日酬李观
唐皇甫冉
不见白衣来送酒,但令黄菊自开花。
愁看日晚良辰过,步步行寻陶令家。
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唐李嘉佑
欲强登高无力去,篱边黄菊为谁开。
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
重阳日上渚宫杨尚书
唐李群玉
落帽台边菊半黄,行人惆怅对重阳。
荆州一见桓宣武,为趁悲秋入帝乡。
重阳日赐宴曲江亭,赋六韵诗用清字
唐李适
早衣对庭燎,躬化勤意诚。时此万机暇,适与佳节并。
曲池洁寒流,芳菊舒金英。乾坤爽气满,台殿秋光清。
朝野庆年丰,高会多欢声。永怀无荒戒,良士同斯情。
重阳日即事
唐李适
令节晓澄霁,四郊烟霭空。天清白露洁,菊散黄金丛。
寡德荷天贶,顺时休百工。岂怀歌钟乐,思为君臣同。
至化在亭育,相成资始终。未知康衢咏,所仰惟年丰。
重阳日中外同欢,以诗言志,因示群官
唐李适
炎节在重九,物华新雨余。清秋黄叶下,菊散金潭初。
万实行就稔,百工欣所如。欢心畅遐迩,殊俗同车书。
至化自敦睦,佳辰宜宴胥。锵锵间丝生,济济罗簪裾。
此乐匪足耽,此诚期永孚。
重阳夜集兰陵居与宣上人联句
唐李益
蟋蟀催寒服,茱萸滴露房。
酒巡明烛刻,篱菊暗寻芳。[李益]
新月和秋露,繁星混夜霜。
登高今夕事,九九是天长。[广宣]
奉陪裴相公重阳日游安乐池亭
唐李郢
绛霄轻霭翊三台,稽阮襟怀管乐才。莲沼昔为王俭府,
菊篱今作孟嘉杯。宁知北阙元勋在,却引东山旧客来。
自笑吐茵还酩酊,日斜空从绛衣回。
重阳日寄浙东诸从事
唐李郢
野人多病门长掩,荒圃重阳菊自开。愁里又闻清笛怨,
望中难见白衣来。元瑜正及从军乐,甯戚谁怜叩角哀。
红旆纷纷碧江暮,知君醉下望乡台。
重阳感怀
唐刘兼
重阳不忍上高楼,寒菊年年照暮秋。万叠故山云总隔,
两行乡泪血和流。黄茅莽莽连边郡,红叶纷纷落钓舟。
归计未成年渐老,茱萸羞戴雪霜头。
载花乘酒上高山,四望秋空八极宽。蜀国江山存不得,
刘家豚犬取何难。张仪旧壁苍苔厚,葛亮荒祠古木寒。
独对斜阳更惆怅,锦江东注似波澜。
重阳日寄上饶李明府
唐刘商
重阳秋雁未衔芦,始觉他乡节候殊。旅馆但知闻蟋蟀,
邮童不解献茱萸。陶潜何处登高醉,倦客停桡一事无。
来岁公田多种黍,莫教黄菊笑杨朱。
重阳东观席上赠侍郎张固
唐卢顺之
渡江旌旆动鱼龙,令节开筵上碧峰。翡翠巢低岩桂小,
茱萸房湿露香浓。白云郊外无尘事,黄菊筵中尽醉容。
好是谢公高兴处,夕阳归骑出疏松。
奉和圣制重阳日即事
唐武元衡
玉烛降寒露,我皇歌古风。重阳德泽展,万国欢娱同。
绮陌拥行骑,香尘凝晓空。神都自蔼蔼,佳气助葱葱。
律吕阴阳畅,景光天地通。徒然被鸿霈,无以报玄功。
奉和圣制重阳日即事六韵
唐权德舆
嘉节在阳数,至欢朝野同。恩随千钟洽,庆属五稼丰。
时菊洗露华,秋池涵霁空。金丝响仙乐,剑舄罗宗公。
天道光下济,睿词敷大中。多惭击壤曲,何以答尧聪。
丁巳重阳
唐司空图
重阳未到已登临,探得黄花且独斟。客舍喜逢连日雨,
家山似响隔河砧。乱来已失耕桑计,病后休论济活心。
自贺逢时能自弃,归鞭唯拍马鞯吟。
旅中重阳
唐司空图
乘时争路只危身,经乱登高有几人。今岁节唯南至在,
旧交坟向北邙新。当歌共惜初筵乐,且健无辞后会频。
莫道中冬犹有闰,蟾声才尽即青春。
喜王驾小仪重阳相访
唐司空图
白菊初开卧内明,闻君相访病身轻。樽前且拨伤心事,
溪上还随觅句行。幽鹤傍人疑旧识,残蝉向日噪新晴。
拟将寂寞同留住,且劝康时立大名。
浙上重阳
唐司空图
登高唯北望,菊助可□明。离恨初逢节,贫居只喜晴。
好文时可见,学稼老无成。莫叹关山阻,何当不阻兵。
重阳
唐司空图
菊开犹阻雨,蝶意切于人。亦应知暮节,不比惜残春。
重阳山居
唐司空图
此身逃难入乡关,八度重阳在旧山。
篱菊乱来成烂熳,家僮常得解登攀。
年随历日三分尽,醉伴浮生一片闲。
满目秋光还似镜,殷勤为我照衰颜。
重阳山居
唐司空图
诗人自古恨难穷,暮节登临且喜同。四望交亲兵乱后,
一川风物笛声中。菊残深处回幽蝶,陂动晴光下早鸿。
明日更期来此醉,不堪寂寞对衰翁。
重阳四首
唐司空图
檐前减燕菊添芳,燕尽庭前菊又荒。
老大比他年少少,每逢佳节更悲凉。
雨寒莫待菊花催,须怕晴空暖并开。
开却一枝开却尽,且随幽蝶更徘徊。
青娥懒唱无衣换,黄菊新开乞酒难。
长有长亭惆怅事,隔河更得对凭栏。
白发怕寒梳更懒,黄花晴日照初开。
篱头应是蝶相报,已被邻家携酒来。
重阳阻雨
唐司空图
重阳阻雨独衔杯,移得山家菊未开。
犹胜登高闲望断,孤烟残照马嘶回。
婺州水馆重阳日作
唐韦庄
异国逢佳节,凭高独若吟。一杯今日醉,万里故园心。
水馆红兰合,山城紫菊深。白衣虽不至,鸥鸟自相寻。
重阳日荆州作
唐吴融
万里投荒已自哀,高秋寓目更徘徊。浊醪任冷难辞醉,
黄菊因暄却未开。上国莫归戎马乱,故人何在塞鸿来。
惊时感事俱无奈,不待残阳下楚台。
重阳阻雨
唐鱼玄机
满庭黄菊篱边拆,两朵芙蓉镜里开。
落帽台前风雨阻,不知何处醉金杯。
重阳宴集同用寒字
唐张登
锡宴逢佳节,穷荒亦共欢。恩深百日泽,雨借九秋寒。
望气人谣洽,临风客以难。座移山色在,杯尽菊香残。
欲识投醪遍,应从落帽看。还宵须命烛,举首谢三官。
重阳日至峡道
唐张籍
无限青山行已尽,回看忽觉远离家。
逢高欲饮重阳酒,山菊今朝未有花。
重阳夜旅怀
唐郑谷
强插黄花三两枝,还图一醉浸愁眉。
半床斜月醉醒后,惆怅多于未醉时。
重阳
唐赵嘏
节逢重九海门外,家在五湖烟水东。
还向秋山觅诗句,伴僧吟对菊花风。
重阳日即事
唐赵嘏
病酒坚辞绮席春,菊花空伴水边身。
由来举止非闲雅,不是龙山落帽人。
重阳日寄韦舍人
唐赵嘏
节过重阳菊委尘,江边病起杖扶身。
不知此日龙山会,谁是风流落帽人。
重阳日示舍弟
唐赵嘏
多少乡心入酒杯,野塘今日菊花开。
新霜何处雁初下,故国穷秋首正回。
渐老向人空感激,一生驱马傍尘埃。
侯门无路提携尔,虚共扁舟万里来。
旅中过重阳
唐朱庆馀
一岁重阳至,羁游在异乡。登高思旧友,满目是穷荒。
草际飞云片,天涯落雁行。故山篱畔菊,今日为谁黄。
重阳日陪韦卿宴
唐朱湾
何必龙山好,南亭赏不暌。清规陈侯事,雅兴谢公题。
入座青峰近,当轩远树齐。仙家自有月,莫叹夕阳西。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唐樊忱
净境重阳节,仙游万乘来。插萸登鹫岭,把菊坐蜂台。
十地祥云合,三天瑞景开。秋风词更远,窃?\乐康哉。
九日登巴台
唐白居易
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开。
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
去年重阳日,漂泊湓城隈。
今岁重阳日,萧条巴子台。
旅鬓寻已白,乡书久不来。
临觞一搔首,座客亦徘徊。
九日题涂溪
唐白居易
蕃草席铺枫叶岸,《竹枝》歌送菊花杯。
明年尚作南宾守,或可重阳更一来。
九日醉吟
唐白居易
有恨头还白,无情菊自黄。
一为州司马,三见岁重阳。
剑匣尘埃满,笼禽日月长。
身从渔父笑,门任雀罗张。
问疾因留客,听吟偶置觞。
叹时论倚伏,怀旧数存亡。
奈老应无计,治愁或有方。
无过学王绩,唯以醉为乡。
闰九月九日独饮
唐白居易
黄花丛畔绿尊前,犹有些些旧管弦。偶遇闰秋重九日,
东篱独酌一陶然。自从九月持斋戒,不醉重阳十五年。
九日与友人登高
唐鲍溶
云木疏黄秋满川,茱萸风里一尊前。几回为客逢佳节,
曾见何人再少年。霜报征衣冷针指,雁惊幽梦泪婵娟。
古来醉乐皆难得,留取穷通付上天。
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唐岑参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九月九日
唐崔国辅
江边枫落菊花黄,少长登高一望乡。
九日陶家虽载酒,三年楚客已沾裳。
九月九日李苏州东楼宴
唐独孤及
是菊花开日,当君乘兴秋。风前孟嘉帽,月下庾公楼。
酒解留征客,歌能破别愁。醉归无以赠,只奉万年酬。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重九日宴江阴
唐杜审言
蟋蟀期归晚,茱萸节候新。
降霜青女月,送酒白衣人。
高兴要长寿,卑栖隔近臣。
龙沙即此地,旧俗坐为邻。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唐李乂
涌塔临玄地,高层瞰紫微。鸣銮陪帝出,攀橑翊天飞。
庆洽重阳寿,文含列象辉。小臣叨载笔,欣此倾巍巍。
九月九日
唐李治
端居临玉扆,初律启金商。凤阙澄秋色,龙闱引夕凉。
野净山气敛,林疏风露长。砌兰亏半影,岩桂发全香。
满盖荷凋翠,圆花菊散黄。挥鞭争电烈,飞羽乱星光。
柳空穿石碎,弦虚侧月张。怯猿啼落岫,惊雁断分行。
斜轮低夕景,归旆拥通庄。
九日登山
唐李白
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为无杯中物,遂偶本州牧。
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我来不得意,虚过重阳时。
题舆何俊发,遂结城南期。筑土按响山,俯临宛水湄。
胡人叫玉笛,越女弹霜丝。自作英王胄,斯乐不可窥。
赤鲤涌琴高,白龟道冯夷。灵仙如仿佛,奠酹遥相知。
古来登高人,今复几人在。沧洲违宿诺,明日犹可待。
连山似惊波,合沓出溟海。扬袂挥四座,酩酊安所知。
齐歌送清扬,起舞乱参差。宾随落叶散,帽逐秋风吹。
别后登此台,愿言长相思。
九月九日刘十八东堂集
唐李颀
风俗尚九日,此情安可忘。菊花辟恶酒,汤饼茱萸香。
云入授衣假,风吹闲宇凉。主人尽欢意,林景昼微茫。
清切晚砧动,东西归鸟行。淹留怅为别,日醉秋云光。
九日登高
唐刘禹锡
世路山河险,君门烟雾深。年年上高处,未省不伤心。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重九日广陵道中
唐罗隐
秋山抱病何处登,前时韦曲今广陵。广陵大醉不解闷,
韦曲旧游堪拊膺。佳节纵饶随分过,流年无奈得人憎。
却驱羸马向前去,牢落路岐非所能。
九日落星山登高
唐徐铉
秋暮天高稻穟成,落星山上会诸宾。黄花泛酒依流俗,
白发满头思古人。岩影晚看云出岫,湖光遥见客垂纶。
风烟不改年长度,终待林泉老此身。
九日雨中
唐徐铉
茱萸房重雨霏微,去国逢秋此恨稀。目极暂登台上望,
心遥长向梦中归。荃蘪路远愁霜早,兄弟乡遥羡雁飞。
唯有多情一枝菊,满杯颜色自依依。
庚午岁九日作
唐齐己
门底秋苔嫩似蓝,此中消息兴何堪。乱离偷过九月九,
头尾算来三十三。云影半晴开梦泽,菊花微暖傍江潭。
故人今日在不在,胡雁背风飞向南。
九日登玉山
唐钱起
霞景青山上,谁知此胜游。龙沙传往事,菊酒对今秋。
步石随云起,题诗向水流。忘归更有处,松下片云幽。
九日闲居寄登高数子
唐钱起
初服栖穷巷,重阳忆旧游。门闲谢病日,心醉授衣秋。
酒尽寒花笑,庭空暝雀愁。今朝落帽客,几处管弦留。
九日登玄武山旅眺
唐邵大震
九月九日望遥空,秋水秋天生夕风。
寒雁一向南去远,游人几度菊花丛。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
唐宋之问
凤刹侵云半,虹旌倚日边。散花多宝塔,张乐布金田。
时菊芳仙酝,秋兰动睿篇。香街稍欲晚,清跸扈归天。
九月九日望蜀台
唐苏颋
蜀王望蜀旧台前,九日分明见一川。北料乡关方自此,
南辞城郭复依然。青松系马攒岩畔,黄菊留人籍道边。
自昔登临湮灭尽,独闻忠孝两能传。
九月九日赠崔使君善为
唐王绩
野人迷节候,端坐隔尘埃。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
映岩千段发,临浦万株开。香气徒盈把,无人送酒来。
九日登高
唐王昌龄
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
雨歇亭皋仙菊润,霜飞天苑御梨秋。
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
漫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
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
唐张说
家居洛阳下,举目见嵩山。刻作茱萸节,情生造化间。
黄花宜泛酒,青岳好登高。稽首明廷内,心为天下劳。
菊酒携山客,萸囊系牧童。路疑随大隗,心似问鸿蒙。
九日重阳数,三秋万实成。时来谒轩后,罢去坐蓬瀛。
晚节欢重九,高山上五千。醉中知遇圣,梦里见寻仙。
采桑子 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搜集有关中秋、端午、重阳、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的诗词、对联、灯谜。
端午节古诗:《端午》-文秀、《同州端午》-殷尧藩、《浣溪沙·端午》-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苏轼、《端午即事》-文天祥、《菩萨蛮·端午日咏盆中菊》-顾太清、《竞渡诗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卢肇、《竞渡歌》-张建封、《屈原塔》-苏轼、《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陈与义、《小重山·端午》-舒頔、《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吴文英、《乙卯重五诗》-陆游、《已酉端午》-贝琼、《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欧阳修。
端午节对联:
1、千载招魂悲楚仕;万人抚卷叹离骚。
2、去秽除邪,千户门前悬虎艾;尊贤吊古,万人江岸喝龙舟。
3、汨罗沉没一流恨;湘楚长怀千古羞。
4、难得钟情,两遭流放离骚赋;惟怀义胆,一佐报国厄运横。
5、义报祖国,放逐难泯诗人志;魂牵桑梓,情爱唯倾荆楚山。
6、包粽子,举国欢宴聚亲友;赛龙舟,把酒吟诗慰圣贤。
关于端午节的相关词语、文化习俗、传说、对联、诗句
中秋节灯谜:清风拂面中秋夜 (猜:四字常用语一)?
谜底: 发扬光大?
气象词语谜 中秋月夜座谈会 (猜:气象用语一)?
谜底: 明晚多云?
电脑词语谜 中秋月饼 (猜:电脑名词一)?
谜底: 节点?
诗文谜 时逢中秋产于沪 (猜:五言唐诗句一)?
谜底: 海上生明月?
诗文谜 中秋过后又重阳 (猜:郑板桥诗句一)?
谜底: 一节复一节?
诗文谜 中秋国庆紧相连 (猜:郑板桥诗句一)?
谜底: 一节复一节?
诗文谜 中秋望月 (猜:《红楼梦》诗句一)?
谜底: 时逢三五便团圆?
中秋节诗词: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苏辙(宋代) -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唐代) -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白居易(唐代) -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苏轼(宋代) -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商隐(唐代) - 《嫦娥》
中秋节对联:
天上一轮满 人间万里明
清光同普照 秋色正平分
天开清旷域 人在大明宫
两仪皆皎洁 四海倍澄明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素风
冰壶明雪魄 银汉漾金波
人逢大治无穷乐 月到中秋分外明
海上蟾生情共寄 天边鸟倦念当归
几处笙歌邀月老 万家糕饼乐中秋
海畔骊龙珠复得 天心玉兔镜初磨
三五良宵开玉宇 大千世界拱冰轮
皓月丹霞明上下 狂歌劲舞乐团圆
占得清秋一半好 趁将明月十分圆
霓裳舞劲通明殿 玉女歌酣不夜城
笙歌声里千家月 饵饼香中百岁心
人影欢移花树下 蟾光高挂玉楼头
叶落疏桐秋正丰 花开丛桂夜来香
百年眷念波千叠 一片冰心月九垓
月下有楼皆博饼 天涯无客不思家
心随皓月同升起 血与沧波共漫流
最是蟾精无贵贱 平分秋色到蓬瀛
三五良宵秋澄银汉 大千世界光满玉轮
桂花开际香云成海 月轮高处玉窟为宫
银汉无尘水天一色 金商应律风月双清
月兔霜娥上方拱照 琼楼玉宇到处沾光
端午节灯谜:
1)人到三十山压顶,转身横竖受制约。(打一节日) 答:端午。
(2)一下去了八十八,剩下小二遭火灾。(打一节日食品) 答:粽子。
(3)寨前垄上押宝去东航。(打一节日习俗) 答:赛龙舟。
(4)秋分后,春分前上下一起用水泡。(打一节日饰物) 答:香囊。
(5)公事未办成,看似落汤鸡。(打一节日习俗用品) 答:喝雄黄酒。
(6)重阳戴草帽,水边草上会诗圣。(打一节日习俗用品) 答:菖蒲。
(7)是等重午那天结对风中去苏南。(打一节日习俗用品) 答:艾草。
(8)潮退见日出,转眼至黄昏。(打一节日地名) 答:汩罗江。
(9)小时能吃味道鲜,老时能用有人砍,虽说不是刚和铁,浑身骨节压不弯。(打一物) 答:竹子。
(10)身穿着蓑衣,肉儿香又甜,要脱去那蓑衣,就会手儿黏。(打一节日食品) 答:粽子。
端午节诗词: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卢肇(唐代) - 《竞渡诗 / 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
李之仪(宋代) - 《南乡子·端午》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张耒(宋代) - 《和端午》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汤显祖(明代) - 《午日处州禁竞渡》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苏轼(宋代) - 《浣溪沙·端午》
端午节对联:1、千载招魂悲楚仕
万人抚卷叹离骚
2、去秽除邪,千户门前悬虎艾
尊贤吊古,万人江岸喝龙舟
3、汨罗沉没一流恨
湘楚长怀千古羞
4、难得钟情 两遭流放离骚赋
惟怀义胆 一佐报国厄运横
5、义报祖国 放逐难泯诗人志
魂牵桑梓 情爱唯倾荆楚山
6、包粽子,举国欢宴聚亲友,
赛龙舟,把酒吟诗慰圣贤
7、我为他哭屈落水
他为我辈壮升天
8、不畏汨罗河水深
甘冒东海浪涛激
9、时逢端午思屈子
每见龙舟想汨罗
10、应悬虎艾赛龙舟吃粽子
莫赋闲诗撒怨气叹屈公
重阳节灯谜:九九重阳日,蜻蜓点点心 果实名 苹果
2、“不妨风雨到重阳” 四字常言 有点过节
3、秋到重阳人重聚 商品 香烟
4、“待到重阳日” 古代科举名词 探花及第
5、“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四字礼貌用语 后会有期
6、九月九,酿新酒 历法用语二 重阳,立春
7、“大臣闻而荐之,天子以为谏议大夫” 四字民俗 重阳登高
8、重阳节前,门口邂逅 植物 芦荟
9、“重阳泪落如珠” 2字劝慰词 节哀
10、重阳时节与君逢 香港导演 王晶
11、外出转眼重阳到 蔬菜名 萝卜
12、重阳节登山,儿童节游泳 六字口语 上有老下有小
提示:往下拉可看到重阳节灯谜的答案~
重阳节灯谜答案:
1、苹果
2、有点过节
3、香烟
4、探花及第
5、后会有期
6、重阳,立春
7、重阳登高
8、芦荟
9、节哀
10、王晶
11、萝卜
12、上有老下有小
重阳节诗词: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王勃(唐代) - 《蜀中九日 / 九日登高》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李清照(宋代) -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苏洵(宋代) - 《九日和韩魏公》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张可久(元代) - 《折桂令·九日》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
李清照(宋代) - 《行香子·天与秋光》
重阳节对联:1. 拈菊欣忆旧; 抚幼励承先。 2. 观菊来瑞鹤; 绕膝戏玄孙。 3. 题糕惊僻字; 飞屐发豪情。 4. 避恶茱萸囊; 延年菊花酒。 5. 鼓琴仙度曲; 种杏客传书。 6. 熟是题糕手; 徒夸赐菊荣。 7. 冒雨先寻菊; 迎晴便插萸。 8. 临风乌帽落; 送酒白衣香。 9. 院闭青霞入; 松高老鹤寻。 10. 黄花开正好; 秋雨落宜时。 11. 黄花如有约; 秋雨即时开。 12. 秋奉椿萱茂; 菊同兰桂馨。?
春节灯谜:
1、春节一一送点礼 (打一字)
2、春节一日有人来 (打一字)
3、春节三人又聚首 (打一字)
4、春节三日 (打一字)
5、春节三日前头干 (打一字)
6、春节三日去云南 (打一字)
7、春节三日在厂里 (打一字)
8、春节三日多云 (打一字)
9、春节三日夺高产 (打一字)
10、春节三日守桥头 (打一字)
11、春节三日有人来 (打一字)
提示:往下拉可看到答案~
答案:
1、裺
2、夫
3、最
4、人
5、 金
6、 天
7、 仄
8、会
9、位
10、休
11、 从
春节诗词: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薛道衡(隋代) - 《人日思归》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高适(唐代) - 《除夜作》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戴叔伦(唐代) - 《除夜宿石头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刘长卿(唐代) - 《新年作》
衣懒换,酒难赊。可怜此夕看梅花。
吴文英(宋代) - 《思佳客·癸卯除夜》
春节对联:
绿竹别其三分景 红梅正报万家春 横批:春回大地
2
年年顺景则源广 岁岁平安福寿多 横批:吉星高照
3
五更分两年年年称心 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 横批:恭贺新春
4
五湖四海皆春色 万水千山尽得辉 横批:万象更新
5
悠悠乾坤共老 昭昭日月争光 横批:欢度佳节
元宵节灯谜:?敞雁双飞(打一字)。 从
颠三倒四(打一字)。 泪
凤头虎尾(打一字)。 几
弹丸之地(打一字)。 尘
四个晚上(打一字)。 罗
熙熙攘攘(打一字)。 侈
连声应允(打一字)。 哥
孩子丢了(打一字)。 亥
春末夏初(打一字)。 旦
冬初秋末(打一字)。 八
包头界首(打一字)。 甸
古文观止(打一字)。 故
争先恐后(打一字)。 急
百无一是(打一字)。 白
上下一体(打一字)。 卡
另有变动(打一字)。 加
异口同声(打一字)。 谐
半耕半读(打一字)。 讲
池塘亮底(打一字)。 汗
内里有人(打一字)。 肉
谢绝参观(打一字)。 企
开门日正中(打一字)。 间
李时珍所著(打一字)。 苯
一口咬破衣(打一字)。 哀
非正式协定(打一字)。 药
有一点不准(打一字)。 淮
宿鸟恋枝头(打一字)。 术
床前明月光(打一字)。 旷
入门无犬吠(打一字)。 问
一人背张弓(打一字)。 夷
说话的技术(打一字)。 团
第二次握手(打一字)。 观
对影成三人(打一字)。 奏
总是玉关情(打一字)。 国
柴门闻犬吠(打一字)。 润
我独不得出(打一字)。 圄
三点河旁落(打一字)。 可
二十四小时(打一字)。 旧
两点天上来(打一字)。 关
元宵节诗词:美人慵翦上元灯,弹泪倚瑶瑟。
朱敦儒(宋代) - 《好事近·春雨细如尘》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王守仁(明代) - 《元夕二首》
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
刘辰翁(宋代) - 《永遇乐·璧月初晴》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卢照邻(唐代) - 《十五夜观灯》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元好问(金朝) - 《京都元夕》
元宵节对联:上联:元夕万家宴;
下联:宵月千里明。
上联:放出花灯,天上银河失色;
下联:听来箫鼓,人间茅屋生春。
上联:万点春灯,银花有色;
下联:一轮皓月,玉宇无尘。
上联:玉烛长调千门乐;
下联:花灯遍照万户明。
上联:银灯大放春来日;
下联:金吾不禁夜行天。
上联:九华灯炬云中挂;
下联:五彩鳌山海上移。
关于粽子的诗句对联
端午节的传说
1.源于纪念屈原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
公无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 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衰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纷纷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汪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从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2.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3.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4.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端午节的习俗
1.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2.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3.赛龙舟: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香港有竞渡,近来英国人也有仿效我国人作法,组织鬼佬队,进行竞赛活动。
4.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5.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6.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7.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各地的端午节习俗
﹝河北省﹞
北平忌端午节打井水,往往于节前预汲,据说是为了避井毒。市井小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椹,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椹,可全年不误食苍蝇。各炉食铺出售“五毒饼”,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滦县已许聘的男女亲家咸于端午节互相馈赠礼品。赵县端午,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为“踏柳”。
﹝山东省﹞
邹平县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给儿童缠七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临清县端午,七岁以下的男孩带符(麦稓做的项链),女孩带石榴花,还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布鞋,鞋面上用毛笔画上五种毒虫。意思是借着屈原的墨迹来杀死五种毒虫。即墨在端午节早晨用露水洗脸。
﹝山西省﹞
解州端午,男女戴艾叶,称为“去疾”,幼童则系百索于脖子上,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隰州端午,各村祭龙王,并在田间挂纸。怀仁县端午又名“朱门”。定襄县端午,学生需致赠节礼给教师。潞安府以麦面蒸团,称为“白团”,与粽子一起拿来互相馈赠。
﹝陕西省﹞
兴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领僚属观赏竞渡,称之“踏石”。兴平县端午以绫帛缝小角黍,下面再缝上一个小人偶,称为“耍娃娃”。同官县端午以蒲艾、纸牛贴门,称为“镇病”。
﹝甘肃省﹞
静宁州端午摘玫瑰以蜜腌渍为饴。镇原县端午赠新婚夫妇香扇、罗绮、巾帕、艾虎。子弟并邀集父兄宴请师长,称为“享节”。漳县端午,牧童祀山神。积薪丘,在鸡鸣前焚烧,俗称“烧高山”。
﹝江苏省﹞
嘉定县端午,不论贫富,必买石首鱼(俗称鳇鱼)煮食。仪征县也有“当裤子、买黄鱼”的俗谚。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许雄黄,鹅眼钱两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一年没有眼疾。武进有夜龙舟之戏,晚上在龙舟四面悬上小灯竞渡,且有箫鼓歌声相和。
高邮的端午较为特殊,有系百索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等习俗,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就是挑好看的鸭蛋装在彩线结成的络子中,挂在胸前。
﹝四川省﹞
石柱有“出端午佬”的习俗。由四人以两根竹竿抬起一张铺有红毯的大方桌。毯上用竹篾编一个骑虎的道士。敲锣打鼓,街游行。旧时,川西还有端午“打字子”的习俗。是日,成都人皆买李子,于城东南角城楼下,上下对掷,聚观者数万。光绪二一年(一八九五年)因掷李与外国传教士发生衡突,此俗因而停止。乐山、新津等地端午赛龙舟时,还举行盛大商品交易会。
﹝浙江省﹞
桐卢县乡塾之学童,端午节具礼于师长,称之“衣丝”。医家则于午时采药,相传此日天医星临空。
﹝江西省﹞
建昌府午节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疮,新昌县以雄黄、丹砂酒中饮之,称之“开眼”。
﹝湖北省﹞
黄冈市端午节巴河镇迎傩人,花冠文身,鸣金逐疫。宜昌县端午竞渡,但以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日特盛。五月十五又称“大端阳”,食粽、饮蒲酒,例同端午。
﹝湖南省﹞
攸县端午,孕妇家富者用花币酒食,贫者备鸡酒,以竹夹楮钱,供于龙舟之龙首前祈求安产。岳州府竞渡以为禳灾、去疾。又作草船泛水,称为“送瘟”。
﹝福建省﹞
福州端午旧俗,媳妇于是日以寿衣、鞋袜、团粽、扇子进献公婆。建阳县以五日为药王晒药囊日,人家皆于此日作酱。上杭县端午用小艇缚芦苇作龙形戏于水滨,称为竞渡。仙游县端午竞渡后,献纸于虎啸潭,以吊念嘉靖癸年戚继光于此溺兵。邵武府端午节前,妇女以绛纱为囊盛符。又以五色绒作方胜,联以彩线,系于钗上。幼女则悬之于背,称为“窦娘”。
﹝广东省﹞
从化县端午节正午以烧符水洗手眼后,泼洒于道,称为“送灾难”。新兴县端午,人家各从其邻近庙宇鼓吹迎导神像出巡。巫师并以法水、贴符驱逐邪凡魅。石城县端午,儿童放风筝,称为“放殃”。
(海南省)
每逢端午,海南各处都会如中原一般举办龙舟竞渡等活动。在如今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县治城垣定安,五百年历史的明成化古城门洞内,仍有两个石阶叠架着两条鲜艳、修长、昂扬的龙舟。海岛先人,端午时节,扛起龙舟,奔向大河,挥汗于南渡江中竞渡……历史就从一个个古色端午,时光交错着流淌到了今朝。素有“椰乡”之称的文昌,是宋庆龄的祖居地,临海傍河。自古以来,当地沿海沿河居民每逢端午,都会举办赛龙舟的活动,祈福求安。海南除了与内地相同的赛龙舟、吃粽子、挂菖蒲和艾草,还有一个海岛百姓都熟知的内容,就是洗龙水和洗草药澡。家在海南的小郑说,从小过端午,家里总会四处弥漫艾草香味。妈妈早早的在家门口悬挂艾草,晚上,烧了一大锅的艾草水,就着艾草,洗洗身子,说是这样,可以驱魔避邪,强身健体。小吴,家在海边,幼时,每逢端午,家里人都会带他到海边去洗龙水。百姓们认为,屈原先生早已当了龙神,洗洗 “龙水”,龙神会保佑孩童健康成长。自幼,海岛内的百姓,都相信,海浴——用海水擦眼,可以去眼疾;用海水洗身,可以去除皮肤疾病。滂海的澄迈县,为纪念这一特色民俗,每逢端午,都会在盈滨半岛举办“龙水节” 。海岛各地的人们老老少少,都纷纷来此一起“洗龙水” 。万人共泳,这一端午海面奇观,你看过么?端午,也是清明之后,海南人一家团聚的日子。据说,只要能够回家,岛上的人们都会在这一天回祖宅。祭祖、向父母请安、与兄弟姐妹戏耍。女人们,则早在半个月前就张罗着裹粽,到正日子,家家户户,送粽传平安,热闹非凡。海岛上的一年,就在粽子飘香、龙舟竞渡、龙水嬉戏中,进入了漫漫长夏。
关于端午节的诗句作者:佚名 来源:百度 所属分类:抒情 2009年5月19日
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
——唐 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唐 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唐 杜甫《端午日赐衣》
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扬枹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搴翠帏,揭竿命爵分雌雄。
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唐 刘禹锡《竞渡曲》
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
——唐 元稹《表夏十首》之十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唐 殷尧潘《端午日》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唐 文秀《端午》
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
——宋 宋祁《屈原祠》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宋 欧阳修《鱼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
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宋 苏轼《屈原塔》
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
——宋 苏轼《少年游 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
——宋 苏轼《浣溪沙 端午》下阕
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
——宋 苏轼《浣溪沙 端午》
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
——宋 张耒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在,只留《离骚》在世间。
——宋 张耒《和端午》
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
——宋 秦观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
难画处,激起浪花,飞着湖间雪。
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
——宋 黄裳《喜迁莺 端午泛湖》
朱颜老去,清风好在,未减佳辰欢聚。
趣腊酒深斟,菖蒲细糁,围坐从儿女。
还同子美,江村长夏,闲对燕飞鸥舞。
——宋 晁补之《永遇乐 端午》
高咏楚辞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红。
无人知此意。
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
酒杯深浅去年同。
试浇桥下水。
今夕到湘中。
——宋 陈与义《临江仙》
梅夏暗丝雨,春秋扇浪风。
香芦结黍趁天中。
五日凄凉千古、与谁同?
——宋 万俟咏《南歌子 端午》
条脱闲揎系五丝。
——宋 李清照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
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
——宋 杨无咎《齐天乐 端午》
淡妆浓抹,西湖人面两奇绝。
菖蒲角黍家家节。
水戏鱼龙,十里画帘揭。
凌波无限生尘袜,冰肌莹彻香罗雪。
游船且莫催归楫,遮莫黄昏,天外有新月。
——宋 赵长卿《醉落魄 重午》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宋 赵蕃,《端午三首》其二
红藕丝,白藕丝,艾虎衫裁金缕衣。
钗头双荔枝。
鬓符儿,背符儿,“鬼”在心头符怎知?
相思十二时。
——宋 李石《长相思 重午》
醉看葵柳怀旧事,馋思樱笋梦吾庐。
向时痴绝今愁绝,自读《离骚》些老夫。
——宋 高箸《重午怀旧》
亦有鱼龙戏舞,艳晴川,绮罗歌鼓。
乡情节意;尊前同是,天涯羁旅。
涨绿池塘,翠阴庭院,归期无据。
问明年此夜,一眉新月,照人何处?
——宋 卢祖皋《小龙吟 淮西重午》下阕
深院榴花吐。
画帘开,束衣纨扇,午风清暑。
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
早已有,游人观渡。
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
溪雨急,浪花舞。
灵均标志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糈。
谁言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
又说是蛟馋龙怒。
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
聊一笑,吊千古。
——宋 刘克庄《贺新郎 端午》
餐菊饮朝露,平生不啜 。
与龙争角黍,无乃谤湘累。
——宋 刘克庄《乙卯端午》其一
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
——宋 吴文英《澡兰香 淮安重午》
幽欢一梦成炊黍,知绿暗,汀菰几度。
竹西歌断芳尘去,宽尽经年臂缕。
梅黄后,林梢更雨。
小池面,啼红怨暮。
当时明月重生处,楼上宫眉在否?
——宋 吴文英《杏花天 重午》
斗轻桡,斗轻桡,雪中花卷棹声摇。
天与玻璃三万顷,尽叫看得几吴舫。
看龙舟,看龙舟,两堤未斗水悠悠。
一片笙歌催闹晚,忽然鼓棹起中流。
棹如飞,棹如飞,水中万鼓起潜螭。
最是玉莲堂上好,跃来夺锦看吴儿。
——宋 黄公绍《潇湘神 端午竞渡棹歌》十首录三
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汩罗。
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
流棹西来恨未消,鱼龙寂寞暗风潮。
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
——宋 文天祥《端午感兴》三首录二
人命草头露,荣华风过尔。
唯有烈士心,不随水俱逝。
至今荆楚人,江上年年祭。
不知生者荣,但是死者贵。
——宋 文天祥《端午》
画船纵横湖水滨,彩丝角黍斗时新。
年年此日人皆醉,能吊醒魂有几人?
——宋 胡仲弓《端午》
端午节诗词选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 渡 歌(节录)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节令门·端 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 律·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描写端午节的诗词欣赏
端午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古代有很多描写端午节的诗词,现精选一些供朋友欣赏:
诗
五月五日
[宋]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
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
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
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
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
[宋]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
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
只留离骚在世间。
已酉端午
[明]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
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
无酒渊明亦独醒。
午日观竞渡
[明] 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
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
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
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
醉讽离骚不解愁。
午日处州禁竞渡
[明] 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
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
舟楫何劳吊屈来 。
端午
[唐]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 端午
[唐] 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渡歌(节录)
[唐] 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节令门·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律.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词
浣溪沙
宋 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齐天乐
宋 杨无咎
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衫裁艾虎。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菩萨蛮
宋 陈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渔家傲
宋 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念奴娇
宋 张榘
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
喜迁莺
宋 黄裳
梅霖初歇。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斗巧尽输少年,玉腕彩丝双结。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归棹晚,载菏花十里,一钩新月。
花心动
宋 史浩
槐夏阴浓,笋成竿、红榴正堪攀折。菖歜碎琼,角黍堆金,又赏一年佳节。宝觥交劝殷勤愿,把玉腕、彩丝双结。最好是,龙舟竞夺,锦标方彻。此意凭谁向说。纷两岸,游人强生区别。胜负既分,些个悲欢,过眼尽归休歇。到头都是强阳气,初不悟、本无生灭。见破底,何须更求指诀。
贺新郎
宋 许及之
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呆女。耳不听、湖边鼍鼓。独炷炉香熏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时展卷,诵骚语。新愁不障西山雨。问楼头、登临倦客,有谁怀古。回首独醒人何在,空把清尊酹与。漾不到、潇湘江渚。我又相将湖南去,已安排、吊屈嘲渔父。君有语,但分付。
1.有关端午节的古诗或对联
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 渡 歌(节录)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节 令门.端 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 律.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2.有关端午的诗句,对联 ,词五日(选一) 陈子龙 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
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
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五丝 唐 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端午日赐衣 唐 杜甫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端午 唐 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 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竞渡诗 唐 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五月五日 [宋]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 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 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 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 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 [宋]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已酉端午 [明]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午日观竞渡 [明] 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午日处州禁竞渡 [明] 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
端午 [唐]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七律 端午 [唐] 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竞渡歌(节录) [唐] 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节令门·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律.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浣溪沙 宋 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
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齐天乐 宋 杨无咎 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
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衫裁艾虎。
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
荷香暗度。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
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菩萨蛮 宋 陈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
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
年年五月初。主人恩义重。
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
葵蒿三四花。渔家傲 宋 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
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
等闲惊破纱窗梦。念奴娇 宋 张榘 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
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
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
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
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喜迁莺 宋 黄裳 梅霖初歇。
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
斗巧尽输少年,玉腕彩丝双结。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
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
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
归棹晚,载菏花十里,一钩新月。花心动 宋 史浩 槐夏阴浓,笋成竿、红榴正堪攀折。
菖歜碎琼,角黍堆金,又赏一年佳节。宝觥交劝殷勤愿,把玉腕、彩丝双结。
最好是,龙舟竞夺,锦标方彻。此意凭谁向说。
纷两岸,游人强生区别。胜负既分,些个悲欢,过眼尽归休歇。
到头都是强阳气,初不悟、本无生灭。见破底,何须更求指诀。
贺新郎 宋 许及之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
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呆女。耳不听、湖边鼍鼓。
独炷炉香熏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时展卷,诵骚语。
新愁不障西山雨。问楼头、登临倦客,有谁怀古。
回首独醒人何在,空把清尊酹与。漾不到、潇湘江渚。
我又相将湖南去,已安排、吊屈嘲渔父。君有语,但分付。
五月五日[宋] 梅尧臣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
3.求,关于端午节的诗和对联▲端午节诗词 竞渡曲 刘禹锡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鸣馀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
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
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刘禹锡这首《竞渡曲》记叙的是沅江一次赛龙舟的活动。
在州刺史的主持下,各队龙舟决一胜负。胜者欢欣,败者沮丧。
赛后女子在水中嬉戏,与岸边彩旗相映生辉,为节日增添了无限的生趣。 五月五日 (梅 尧 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 (张 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 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 只留离骚在世间。 乙卯重五诗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这首五律具体描写了南宋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
作者吃了两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枝。依旧俗,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
到了晚上,他身心愉快地喝起酒来。从中可以反映出,江南端午风俗,既有纪念屈原的意思,又有卫生保健的内容。
贺新郎(端午) 贺新郎.端午 刘克庄 深院榴花吐,画帘开、线衣纨扇,午风清暑。 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
早已有游人观渡。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灵均标致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醑。 谁 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
又说是蛟馋龙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
已酉端午 贝 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 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 无酒渊明亦独醒。
午日观竞渡 边 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 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 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 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 醉讽离骚不解愁。
午日处州禁竞渡 汤 显 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 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 舟楫何劳吊屈来 。
五日(选一) 陈子龙 吴天五月水悠悠, 极目烟云静不收。 拾翠有人卢女艳, 弄潮几部阿童游。
珠帘枕簟芙蓉浦, 画桨琴筝笮艋舟。 拟向龙楼窥殿脚, 可怜江北海西头。
▲端午节对联 日逢重五; 节序天中。 艾旗招百福; 蒲剑斩千邪。
门幸无题午; 人惭不识丁。 榴花彩绚朱明节; 蒲叶香浮绿醑樽。
艾叶如旗招百福; 菖蒲似剑斩千妖。 绿艾悬门漆藻彩; 青蒲注酒益芬芳。
节启朱明榴图南瑞; 辉增翠葆艾绶翔华。 艾叶吐幽芳香溢四海; 龙舟掀巨浪气吞八荒。
龙舟竞渡,凭吊屈子怀古恨; 赤县雄飞,喜谱今朝爱国篇。 保艾思君子; 依蒲祝圣人。
抚辰逢地腊; 建午届天中。 堂前萱草舒眉绿; 石上榴花照眼红。
榴裙萱黛增颜色; 艾酒蒲浆记岁年。 结艾钗头轻战虎; 夺标船首惯成龙。
艾人驱瘴千门福; 碧水竞舟十里欢。 石榴映红日千门喜庆; 鼓乐催龙舟万水欢歌。
美酒雄黄,正气独能消五毒; 锦标夺紫,遗风犹自说三闾。 焚艾草饮雄黄,清瘴防病别为邪崇; 飞龙舟裹香粽,奠忠招魂是效楷模。
4.端午节的诗词对联灯谜端午节(Dragon Boat Festival)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为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节有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赛龙舟的习俗。
5.端午节有关的诗或对联或俗语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北方)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 (北京)蛤蟆蝌蚪躲端午。(北方)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 。(西北)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山东)
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山西) 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 (山西)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宝山)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江浙)端午(五)请菩萨,端六发乌贼 。(江浙)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江苏)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江苏)
端午佳节,菖蒲插屋。 (江苏)端午节卖菖蒲 。(温州)
家有三千艾,郞中不用来 。(温州)
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 (上海)
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 (浙江)
五月五,划龙船,过端午。 (南京)
土俗清明供祀墓,诗家端午吊离骚。 (南京) 吃菜豆仔茄,吃了会嬲跳 。(湖北)最怕端午节水,不怕七月半鬼。 (江西)吃了端午筗,还有三更冻。(客家)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 (广东潮汕)
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 (广东)五月节,小哒埠。 (广东潮汕)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桃、初五划龙舟。 (福建)未吃五月粽,破袄不敢放 。(福建)
未吃五月节粽,破裘毋甘放。 (福建)乡下不识字,过节过初四。 (福建)未吃五日节粽,破裘不甘放。 (台湾)
洗午时水,无肥亦嫷(漂亮)。 (台湾)
午时水洗目睭,明到若乌秋(大卷尾,鸟名) (台湾)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台湾)
吃茄吃到会摇,吃豆吃到老老老。 (台湾)
参考资料:
好了,关于“端午节对联七字”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端午节对联七字”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