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者

       非常感谢大家对知足者问题集合的关注和提问。我会以全面和系统的方式回答每个问题,并为大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和思路。

1.知足者常乐``全文是什么

2.关于知足者长乐的文言文

3.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

4.知足者常乐谁说的,典故是什么

5.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的意思

知足者

知足者常乐``全文是什么

       知足者常乐

       欲望无止境,如果任其膨胀下去,必将后患无穷。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祸莫大于不知足。"讲的是知足常乐的道理。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说的也是知足常乐的道理。知足常乐,可以说为每个人所熟知,但在现实中又有几人能做到这一点呢?许多人不可谓不聪明,但却由于不知足,贪心过重,为外物所役使,终日奔波于名利场中,每日抑郁沉闷,不知人生之乐。

       知足者才能常乐。"人心不足蛇吞象",人有了贪欲,就永远不会满足,不满足,就会感到欠缺,高兴不起来。贝蒂·戴维斯在她的回忆录《孤独的生活》中曾写道:"任何目标的达到,都不会带来满足,成功必然会引出新的目标。正如吃下去的苹果都带有种子一样,这些都是永无止境的。"除非你真正懂得常乐的秘诀,否则将永远不会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

       有一个人,偶然在地上捡到一张千元大钞,他得到这笔意外之财以后,总是低着头走路,希望还能有这样的运气。

       久而久之,低头走路成了他的一种生活习惯。若干年后,据他自己统计,总共拾到纽扣近四万颗,针四万多根,钱则仅有几百块,可是他却成了一个严重驼背的人,而且在过去的几年中,他没有好好地去欣赏落日的绮丽、幼童的欢颜、大地的鸟语花香。

       不知足的可怕之处,不仅在于摧毁有形的东西,而且能搅乱你的内心世界。你的自尊,你的原则,都可能在贪心面前垮掉。

       人的不知足,往往由比较而来。同样,人要知足,也可以由比较得到。人的欲望如同黑洞一样,没有填满的时候,任由其膨胀,则会由此生出许多烦恼。如果能多看一下不如自己的人,和他们比一下,而不是一味地和比自己强的人比较,那么一切不平之心也许就会安宁。我们不妨抱一种"比下有余"的人生态度。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青年人常为自己的贫穷而牢骚满腹。

       "你具有如此丰富的财富,为什么还发牢骚?"一位智者问他说。

       "它到底在哪里?"青年人急切地问。

       "你的一双眼睛,只要能给我你的一双眼睛,我就可以把你想得到的东西都给你。"

       "不,我不能失去眼睛!"青年人回答。

       "好,那么,让我要你的一双手吧!对此,我用一袋黄金作补偿。"智者又说。

       "不,我也不能失去双手。"

       "既然有一双眼睛,你就可以学习;既然有一双手,你就可以劳动。现在,你自己看到了吧,你有多么丰富的财富啊!"智者微笑着说道。

       一个人对事事都感到不知足,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并不需要主观上的任何功力,因为不知足正是人的欲望的一大特征。所以,不知足是自然的、顺情的,仿佛骑手信马由缰不费力。知足,倒是自觉的、顽强的、坚毅的和勉为其难的。当你步行在街道上看到一辆辆擦身而过的漂亮轿车时,当你身居斗室望着窗外一幢幢摩天大楼的闪闪灯火时,因羡慕、嫉妒油然而生的不知足,无需吹灰之力便不招自至了。而要摆脱这些情绪的纠缠,今晚依然知足地卧床酣睡,明晨照样知足地挤车上班,却是很不容易的事。

       人生智慧

       生活中如能降低一些标准,退一步想一想,就能知足常乐。人应该体会到自己本来就是无所欠缺的,这就是最大的财富了。

关于知足者长乐的文言文

       古人云:“知足者常乐”,意思是学会满足,才能让自己快乐。

       浮生若梦,虚无缥缈。我们应该以一种豁达乐观的思维,来看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苦楚也好,还是我们身处到最贫困的境界,都应该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来面对,也许我们当时会对这个社会有抱怨感和不满,但当事过境迁之后,其实也不算什么,反而是我们人生中的一次磨砺,使我们更加坚强。

       知足者常乐。人生无常,我们要常常怀有宽广的胸怀,不为小事而斤斤计较。因为芝麻点小事情争得面红耳赤,非要争出个对错来,结果双方伤了和气,反而气氛很尴尬,这种场面也是因为不知足眼前的事情。还有些朋友们总是会计较谁付出的多谁付出的少,结果造成的是伤害。

       知足者常乐。我们要消除贪念,发扬勤俭节约的好品质。物欲时代的到来,大家对幸福感的理解出现了偏差。我要买房子,我要成为有钱人,我要做时代的先锋。有这么多个想法,那么就会对其产生贪念,当贪念太大,人的选择就会太多,不懂得放下,最后造成不知道哪个才是自己所需要的。

       知足是一种平和心态,知足不是说就不努力。对知足的理解也有两层含义。我们既不能产生堕落,一直满足现有的生活,又要懂得忆苦,去想想吃苦的精神。所以说知足更多的是一种好心态。

       知足者常乐。学会知足不虚荣,不攀比。不少人家长在羡慕别人的孩子能考上清华大学,我家的孩子为啥不能也考上名校,对子女的期盼太高,结果要求太高,造成子女根本无法满足家长的希望,出现变态心理。所以说懂得知足的家长才能真正的教育好孩子,才能真正的为孩子选择一条更好的道路。

       知足者常乐。学会知足,看到对方的优点,你才能快乐。懂得发现对方身上的亮点,才能拥有更多的好朋友!

       所以,人要懂得知足才会快乐!

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

       1. 知足者长乐

        词 目 知足常乐

        发 音 zhī zú cháng lè

        释 义 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形容安于已经得到的利益、地位。

        出 处 先秦·李耳《老子》:“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示 例 一个快乐主义者首先得有知足的修养,就是古训所谓‘~’

       

        古语“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的说法,的确能道出做人的一番道理。

        人能知足,心就会平静祥和,不会在互相倾轧和挑剔中折磨自己,不会用嫉妒中伤的言行对待别人,不会染上贪婪无止的毒水,那样,就能以自己的品格定位自己,做好该做的事情。

        当然,知足、无求并不是说就要排除个人欲望,欲望对于人生却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力量和信心的源泉,然而欲望需要有度。万里长城万里长,游长城的人需懂得节制欲望,不要去作无止境的攀爬;学问无边学府可以选,成绩不拔尖的人不要把进清华、北大当作唯一的人生目标。

        如若不能知足,游长城者非但不能快乐,反而会因无止境伸延的长城增加烦恼;想读清华、北大而又进不了的学生,非但不会因努力而丰富自己的人生,反而会被努力害了自己。

        所以说,欲望需要有一个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层次或标准,这样才能感到人生旅途的通畅,才能充满快乐,才能在做人上自己的品位,这也是古语“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对每一个有追求的人的启示。

        一些人常常埋怨做人太累,其实是没能把握好追求、知足、欲望等的尺度,把无止境的拥有作为做人的过程,这负担实在是太沉太重了。人只有不断地在现实环境的变化中开辟新生活,不让“贪婪”二字作祟心灵,人生才能幸福,所以知足才能常乐。

2. 什么叫知足者长乐

        知足者常乐 欲望无止境,如果任其膨胀下去,必将后患无穷。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祸莫大于不知足。"讲的是知足常乐的道理。

        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说的也是知足常乐的道理。

        知足常乐,可以说为每个人所熟知,但在现实中又有几人能做到这一点呢?许多人不可谓不聪明,但却由于不知足,贪心过重,为外物所役使,终日奔波于名利场中,每日抑郁沉闷,不知人生之乐。 知足者才能常乐。

        "人心不足蛇吞象",人有了贪欲,就永远不会满足,不满足,就会感到欠缺,高兴不起来。贝蒂·戴维斯在她的回忆录《孤独的生活》中曾写道:"任何目标的达到,都不会带来满足,成功必然会引出新的目标。

        正如吃下去的苹果都带有种子一样,这些都是永无止境的。"除非你真正懂得常乐的秘诀,否则将永远不会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

        有一个人,偶然在地上捡到一张千元大钞,他得到这笔意外之财以后,总是低着头走路,希望还能有这样的运气。 久而久之,低头走路成了他的一种生活习惯。

        若干年后,据他自己统计,总共拾到纽扣近四万颗,针四万多根,钱则仅有几百块,可是他却成了一个严重驼背的人,而且在过去的几年中,他没有好好地去欣赏落日的绮丽、幼童的欢颜、大地的鸟语花香。 不知足的可怕之处,不仅在于摧毁有形的东西,而且能搅乱你的内心世界。

        你的自尊,你的原则,都可能在贪心面前垮掉。 人的不知足,往往由比较而来。

        同样,人要知足,也可以由比较得到。人的欲望如同黑洞一样,没有填满的时候,任由其膨胀,则会由此生出许多烦恼。

        如果能多看一下不如自己的人,和他们比一下,而不是一味地和比自己强的人比较,那么一切不平之心也许就会安宁。我们不妨抱一种"比下有余"的人生态度。

        一个人对事事都感到不知足,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并不需要主观上的任何功力,因为不知足正是人的欲望的一大特征。所以,不知足是自然的、顺情的,仿佛骑手信马由缰不费力。

        知足,倒是自觉的、顽强的、坚毅的和勉为其难的。当你步行在街道上看到一辆辆擦身而过的漂亮轿车时,当你身居斗室望着窗外一幢幢摩天大楼的闪闪灯火时,因羡慕、嫉妒油然而生的不知足,无需吹灰之力便不招自至了。

        而要摆脱这些情绪的纠缠,今晚依然知足地卧床酣睡,明晨照样知足地挤车上班,却是很不容易的事。 人生智慧 生活中如能降低一些标准,退一步想一想,就能知足常乐。

        人应该体会到自己本来就是无所欠缺的,这就是最大的财富了。

3. 知足者常乐知足者何以知进取

        知足者常乐,很多人把它视为生活的准则。其实“知足”的心理是一种虚无的心理,是一种消极的观念。不思进取的人总是拿它做不思进取的挡箭牌,躲在现实的角落里,自我满足、自我陶醉。

        志者,勇往直前,不知足者,亦常乐,理应成为新时代的处事格言。做事要知不足,每日“叁省吾身”找到自己的缺点,及时修正,才能不断提升;发现自身弱点,“他山攻错”,才能达到一个更高水准。人生追求无止境,毕其一生,所学也不过沧海一粟。老子曾怨嗟“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孔子晚年“韦编三绝”,积极倡导“不耻下问”,何曾满足过?王羲之的“墨池”,终造就了一代书圣;方仲永的满足和懈怠,终成为后人的笑柄。以不知足以治学,方显学子鸿鹄之志;以不知足以为人,可达人生崇高之境界。

        不知足,不是物质生活上的贪得无厌,而是学问事业上的不断攀登;不知足,不是香车宝马的攀比和斗富,而是精神世界的充实与提升。

        人生何以常乐,不知足也!

4. 知足者常乐

        你觉得哪里不对呢!你要理解清楚怎么样是知足长乐!知足就是不去贪那些不是自己付出得到的东西,不去奢望那不理智的东西。知足的真正含义就是用自己的付出换来的结果来充实自己,不断创新,不去想白白得到,不去想天上的馅饼!至于常乐,很简单,当你充实的时候你心情会不会爽快,开朗啊!所以知足常乐没什么不好的!这些都是我自己的理解,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种答案,一种适合自己的答案,只要你去找了就能找到!知足常乐:我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是我成功,我快乐,因为不平凡的人是人们,人们都不会知足,永远不会停止贪念,所以我成功,因为我平凡我知足!虽然我也贪心,但是我的贪来自我自己的努力同我的自身条件,我的努力换来了我的梦的实现,我知道,在不久的将来,这一切会实现!在那遥远的未来…………

5. 关于不知足者长乐的名言警句

        1、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释 义: 逆着水流的方向行船。比喻不努力就要后退。

        出 处:清·梁启超《莅山西票商欢迎会学说词》:“夫旧而能守,斯亦已矣!然鄙人以为人之处于世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示 例: 即使目下还有点逆水行舟,也只好拉纤。

        2、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出自《 *** 选集》中《奋斗自勉》

        《奋斗自勉》( *** 1917年):“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意思是与天共同奋斗,与地共同奋斗,与人共同奋斗,遵循自然客观规律,天人合一共同前进,才能体会到奋斗的真意和无穷快乐!是一种应天顺人,尊循自然规律的意思。

        3、契诃夫:“对自己的不满足,是真正天才的根本特性之一。”

        4、鲁迅:“不满足、向上的车轮,能载着永不自满的人类。向大道前进!”

       

扩展资料:

        匡衡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

        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学习,勤俭节约,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这个故事也就是人们传颂的凿壁偷光,又做凿壁借光。

        "不知足者常乐”表明了一种时时进取,不满足现状的积极态度,它引导人们不断向好的方向努力奋斗,锐意进取,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坚持正确的价值观。 我们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

6. 谁知道“知足常乐”后面的诗句呀

        《知足常乐》

        吾富有钱时

        吾富有钱时,妇儿看我好。

        吾若脱衣裳,与吾叠袍袄。

        吾出经求去,送吾即上道。

        将钱入舍来,见吾满面笑。

        绕吾白鸽旋,恰似鹦鹉鸟。

        邂逅暂时贫,看吾即貌哨。

        人有七时贫,七富还相报。

        图财不顾人,且看来时报。

        另二首

        一

        我有一方便,价值百匹练。

        相打长伏弱,至死不入县。

        二

        他人骑大马,我独跨驴子。

        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

        作者:王梵志 初唐白话诗人 其诗出语自然 质直素朴 言近旨远 开创了唐代以俗语入诗的通俗诗派 为唐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第一首《吾富有钱时》是一首感叹人情冷暖的诗作。全诗无精彩诗句,也无环境的优美描绘。从头至尾平平淡淡,指物状事浅切形象,率然成章。在艺术上的特点是:作者以敏锐的观察力捕捉了生活中的不为人注意的行为和事理,一切用白描直说而精练通俗的语言粗勾细勒,使诗中人物之丑态跃然纸上。

        后二首的诗风技巧差不多,都是略带夸张地写出了世人行为心理的丑态。作者没有加以批评和抒发自己的意见,只是用第一人称从容道来,是非曲直皆由读者补充。即可当揶揄讽刺,亦可当劝喻警世。此两首诗读来令人不禁,又让人深省,堪称劝讽诗之上上品。

        记得儿时,去姑母家拜年。见姑母家卧室的墙壁上贴有一张人物中国画。画的是一个身骑高头大马的员外爷趾高气扬地向前眺望,后面是一个骑着小毛驴的商贩,一副怡然自得的神态回首望着后面的推车汉,推车汉则绷着肌肉推着独轮车,车上有一担木柴,他低头径走,心无旁骛。画的上角题有“知足常乐”四字。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到此句,端详良久,甚是喜欢。又见在画的右则题一首七言诗:

        世人纷纷说不齐,他骑骏马我骑驴。

        回头看看推车汉,比上不足比下余。

        读后我替画者叫好,竟然能写出如此精妙的诗句,同时也坚定了我的一个决定。趁人不注意,我用小刀把画揭下卷成筒状,藏于袖内,珍藏了多年,直到我读了王梵志的诗后,才知是那画者偷了王梵志的诗,于是将画不再珍藏,置于书厨不顾。匆匆已过十几年,画已发黄了,但那诗句却常在心头。

        知足常乐。常乐否?

        人之喜悲皆因患得患失,如真能做到不因物喜不为已悲的境界,天下还有何事能吸引你的目光?有何事能燃烧你的 *** ?人生一世,有欢有喜、有悲有苦、有哀有愁才是完整人生。知足常乐仅是一种心态,叫人不要执迷,该放手时则放手。但知足绝非常乐之根本,那种“乐”是一种麻醉,是自我陶醉,是无奈,是小市民的自私。人生常乐之根本一在助人,用一颗爱心去共同创建美好的世界。二是竭力发挥已之所长,使自我人生不虚度。

        知足者常乐,乐不在内心深处;要乐在内心深处需体现出自己的人生值,为已,为人,为家,为国,为世界贡献已所能及之力。

        愿天下人常乐,吾亦乐哉!

知足者常乐谁说的,典故是什么

       释义:知道满足的人不会因为利禄而使自己受到拘累,真正安闲自得的人明知失去了什么也不会畏缩焦虑,注意内心修养的人没有什么官职也不会因此惭愧。

       出处:出自春秋时期庄子的《庄子·杂篇·让王》。

       原文节选:曾子居卫,缊袍无表,颜色肿哙,手足胼胝。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纳屦而踵决。曳、縰而歌商颂,声满天地,若出金石。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故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

       孔子谓颜回曰:“回,来!家贫居卑,胡不仕乎?”颜回对曰:“不愿仕。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给飦粥;郭内之田四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回不愿仕。”

       孔子愀然变容曰:“善哉,回之意!丘闻之:‘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丘诵之久矣,今于回而后见之,是丘之得也。”

       中山公子牟谓瞻子曰:“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奈何?”瞻子曰:“重生,重生则利轻。”中山公子牟曰:“虽知之,未能自胜也。”瞻子曰:“不能自胜则从,神无恶乎?不能自胜而强不从者,此之谓重伤。重伤之人,无寿类矣。”

       魏牟,万乘之公子也,其隐岩穴也,难为于布衣之士;虽未至乎道,可谓有其意矣。”

       白话译文:曾子居住在卫国,用乱麻作为絮里的袍子已经破破烂烂,满脸浮肿,手和脚都磨出了厚厚的老茧。他已经三天没有生火做饭,十年没有添制新衣,正一正帽子帽带就会断掉,提一提衣襟臂肘就会外露,穿一穿鞋子鞋后跟就会裂开。

       他还拖着散乱的发带吟咏《商颂》,声音洪亮充满天地,就像用金属和石料做成的乐器发出的声响。天子不能把他看作是臣仆,诸侯不能跟他结交成朋友。所以,修养心志的人能够忘却形骸,调养身形的人能够忘却利禄,得道的人能够忘却心机与才智。

       孔子对颜回说:“颜回,你过来!你家境贫寒居处卑微,为什么不外出做官呢?”颜回回答说:“我无心做官,城郭之外我有五十亩地,足以供给我食粮;城郭之内我有四十亩地,足够用来种麻养蚕。

       拨动琴弦足以使我欢娱,学习先生所教给的道理足以使我快乐。因此我不愿做官。”孔子听了深受感动改变面容说:“实在好啊,颜回的心愿!我听说:‘知道满足的人不会因为利禄而使自己受到拘累,真正安闲自得的人明知失去了什么也不会畏缩焦虑,注意内心修养的人没有什么官职也不会因此惭愧。’

       我吟咏这样的话已经很久很久了,如今在你身上才算真正看到了它,这也是我的一点收获哩。”中山公子牟对瞻子说:“我虽身居江湖之上,心思却时常留在宫廷里,怎么办呢?”瞻子说:“这就需要看重生命。

       重视生命的存在也就会看轻名利。”中山公子牟说:“虽然我也知道这个道理,可是总不能抑制住自己的感情。”瞻子说:“不能约束自己的感情也就听其自然放任不羁,这样你的心神会不厌恶对于宫廷生活的眷念吗?不能自己管束自己而又要勉强地管束自己,这就叫做双重损伤。

       心神受到双重损伤的人,就不会是寿延长久的人了。”魏牟,是大国的公子,他隐居在山岩洞穴中,比起平民百姓来这就难为得多了;虽然未能达到体悟大道的境界,也可说是有了体悟大道的心愿了。

扩展资料:

       《庄子·杂篇·让王》作品涵义:

       庄子的散文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因此,庄子不但是我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也是文学史上一位不朽的散文家。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了我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思想史、文学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特,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其超常的想象和变幻莫测的寓言故事,构成了庄子特有的奇特的想象世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

       庄周著有《庄子》(被道教奉为《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

       《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鲁迅先生说过:“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先也。”《汉文学史纲要》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

       司马迁在《史记》用精练的一二百字介绍了庄子的生平,并未提起庄子的字,字子休是由唐人提出的。说他著书十余万言,大抵都是寓言,用来辨明老子的主张的。

       庄子的文章结构,很奇特。看起来并不严密,常常突兀而来,行所欲行,止所欲止,汪洋恣肆,变化无端,有时似乎不相关,任意跳荡起落,但思想却能一线贯穿。句式也富于变化,或顺或倒,或长或短,更加之词汇丰富,描写细致,又常常不规则地押韵,显得极富表现力,极有独创性。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的意思

       知足常乐:出《老子.俭欲第四十六》:“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 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

       意思是说:罪恶没有大过放纵欲望的了,祸患没有大过不知满足的了;过失没有大过贪得无厌的了.所以知道满足的人,永远是觉得快乐的。

       典故:

       荣启期:《列子?· 天瑞》记载,孔子游泰山时,在路上遇见荣启期,衣不蔽体,但边弹琴边唱歌,一副怡然自得的模样。

       孔子问他:“先生所以乐,何也?”

       荣启期回答:“吾乐甚多:天生万物,唯人为贵。而吾得为人,是一乐也。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故以男为贵;吾既得为男矣,是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己行年九十矣,是三乐也。”

       孔子连连点头称是。又不无惋惜地说:“以先生高才,倘逢盛世,定可腾达,如今空怀瑾瑜,不得施展,仍然不免遗憾。”

       谁知荣启期却不以为然地说:“古往今来,读书人多如过江之鲫,而能飞黄腾达者才有几人?贫穷是读书人的常态,而死亡则是所有人的归宿,我既能处于读书人的常态,又可以安心等待人最终的归宿,还有什么可遗憾的呢?”

       孔子听了说:“善乎!能自宽者也。”

扩展资料:

       关于知足常乐的经典名言

       1、一个快乐主义者首先得有知足的修养,就是古训所谓知足常乐。王西彦

       2、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3、平安是幸,知足是福,清心是禄,寡欲是寿。

       4、知足者贫贱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

       5、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道德经》

       6、委心任运,不失其为我。知足常乐,不愿乎其外。况周颐

       7、处事不必求功,无过便是功。为人不必感德,无怨便是德。

       8、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乐矣。

       9、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

       10、未必钱多乐便多,财多累己招烦恼。清贫乐道真自在,无牵无挂乐逍遥。

       知足常乐”是老子“无为”思想的体现,强调的是个人的心境。“知足”可理解为断绝是非之欲,以达到心静如佛,怡然自乐。

       而“不知足常乐”体现的则是一种进取精神,强调在改造世界的劳作中获得快乐。“知足”与“不知足”是人们在同一环境中表达出的不同处世状态。

       这句话出自《老子·道经·第三十三章》,而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的意思是,知道满足的人富有,强劲奋进的人有意志,不离失本分的人就能长久不衰。

       对于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的感悟:

       知足是一种境界,它不在于身外获得多少而在于内心的感受如何,不知足的人即使拥有金山银海,亦不会感到生活富有;知足的人则只要得到了粗衣疏食,心理上便已感到满足。事实上,无论知足与否,人的生命必然走向死亡,比较固定的生命周期使一切事业辉煌和欲望之满足都是片刻之欢乐。所以,对待个人的一切,如果能够保持一种知足的态度,就会使短促的人生变得富有。

       好了,关于“知足者”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知足者”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